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新闻 >艺术报道> 正文

茶马古道上的“清明上河图”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0/11/1   作者:   地点:北京

    

    《普洱府秋集图》局部

当全长18米,高1.4米的《普洱府秋集图》在眼前徐徐展开的时候,栩栩如生的人物、鳞次栉比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植物……让不甚懂画的笔者都不禁感叹创作者陈启富的别具匠心与深厚功力。《普洱府秋集图》俨然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用艺术加工的手法重现历史,回放当年普洱古府的人文形态和普洱茶文化的的辉煌。

采访陈启富之前,也刻意搜寻了他过去的作品观摩,时至今日,还记得那别具一格的牛体彩绘《共饮一江水》,巧妙的构思以及色彩冲击使整幅作品夸张而不造作,一张简单的新闻图片让我体会到了画笔带来的震撼。

然而,甫一见作者却并不能马上将他与心中那位挥斥方遒的画家划等号。直到细细聊来,才真正了解,生活磨砺出了他清癯的面容,同时也赋予了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采访中,陈启富告诉笔者,自幼酷爱绘画的他,从军几年开始绘画创作,转业之后先后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弥补专业技巧不足,深造了美术史、美学、书画、绘画等专业课程,还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三年国画专业的学习。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创作,生活经验和体验,给了他创作很大的助力,尤其在介绍《普洱府秋集图》的时候,他指着画作中一丛丛茂密的植物给笔者介绍,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种属的植物都是他长期以来乡间写生积累的素材,了然于胸。

对于故乡文化的热爱成了陈启富创作《普洱府秋集图》的初衷,据他介绍,他一直想将普洱茶文化宣传开来,提高普洱茶知名度。早在1992年,作为政协委员的陈启富就提出了开展普洱茶文化节的提案,但在当时并未被采纳。彼时他想创作一幅《普洱茶马古道万里图》,但随后“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的举行必然使业界画“万里行”蔚然成风,为避免落入窠臼,陈启富想到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展现茶马集散地普洱府的历史风貌,《普洱府秋集图》的前期构思由此完成。

2005年4月陈启富开始着笔,这是他第一次采用熟绢本兼工带写的中国风俗画形式创作。在内容方面,陈启富认为,中国的民俗风情就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围绕着约清乾隆年间的古普洱府,作者基于事前探访到的民俗、古建、手工艺,揉入适当艺术再创作,将普洱古府当年巍巍壮观的府城风貌和以茶为主的生产加工、各种手工艺,及与国内外贸易往来的一派繁荣兴旺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以清朝皇家贡茶文化为中心的普洱茶文化的辉煌历史。

    《普洱府秋集图》局部

整幅画作中,人物超3000个,踽踽独行的、买卖交流的、娶亲抬轿的、集会看榜的……虽然每个人物只有约四厘米高,但肢体动作乃至五官、服饰全都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最为难得的是,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画作中56个民族俱全,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这一方面再现了古普洱府的繁华,体现了当时普洱府作为茶马集散地的贸易中心地位,更为现代乃至今后研究考证当时的历史民俗提供了可视“教材”。

有人物,自然要有故事情节。创作之初,陈启富构思画出“五惊”:惊人、惊车、惊马、惊牛、惊猪。《清明上河图》上有类似惊马的桥段: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然而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画家竟遗漏了“惊车”,即便如此,整幅画依旧妙趣横生:有夫妇俩吵架,妻子举刀威胁的“惊刀”;驱赶的野猪挣脱,猪倌追赶的“惊猪”……得失之间,成品的《普洱府秋集图》包含了惊人、惊水、惊马、惊牛、惊猪、惊刀等经典情节,构图布局的精妙更是可见一斑。

人物之外,房屋、店铺种类和数量也是形态各异、数不胜数。创作之初的两三个月间,陈启富主要工作就在探访当地,做各种素材搜集,很多建筑和手工业作坊都尽量保存在当时的位置并保留了当时的风格。长卷中,很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传统手工艺的作坊星罗棋布,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如制茶、造纸、木雕、酿酒、活字印刷等等;中国美食如“狗不理包子”,云南美食如“宣威火腿”、“过桥米线”、“磨黑盐”、“玉溪刀烟”也一览无余,尽在其中。

巍峨的普洱城墙之外,就是一派云南的自然风情。或浓或淡的南方热带雨林散落画卷,间有流水曲觞,赶着牛马了商队、放风筝的稚童、沐浴的少女……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都细细雕琢的树木在生动的人物的映衬下更具生命力和感染性,展现出一片不同于城内熙熙攘攘、繁华忙碌的悠闲自得的边城风光。

    王祥之为其题写画名并题词

《普洱府秋集图》甫一成稿,就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赞叹,著名书法家王祥之为其题写画名并题词“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著名书画家晁锡弟题“传承民俗文化,彩笔绘写心声”…… 云南省文化学者刘祖武更是评价它,“填补了我国用绘画形式,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而表现清朝南方人民生产、生活、娱乐、工业、商贸等民族、民俗风情的空白,堪称国画中的宏篇巨制、上乘佳作。”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