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动态 >娱乐报道> 正文

范周 | 铁肩担道义,中国网络文艺批评的守望与担当

来源: 中国国家艺术网   2018/6/27   作者:   地点:北京

互联网影响广泛而深刻,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文艺形态,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包括网络小说、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综艺、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在内的新兴文艺类型在互联网平台上风生水起。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在互联网催生的这一全新文艺生态下,文艺批评如何发挥价值引领、美学导向、思想召唤的功能呢?

6月25日,在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培养”的座谈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就我国网络文艺批评的发展,与来自各个高校和企业的同仁分享了一些新的思考。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发布,与读者朋友分享。

一、缺少“批评”,网络文艺野蛮生长

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网络文艺越深入发展,就越需要评论发挥引导和校正的作用。回顾文艺及文艺批评走过的历程,每当一种新兴艺术走向成熟,其从业群体渐趋壮大,总会伴随着文艺批评家群体的诞生和成熟。从最初单纯借鉴苏俄的文艺批评,到改革开放后批评主体意识的觉醒,西方的文艺思潮纷至沓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激荡着中国文艺批评界的传统观念,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文艺批评的面貌。

但是目前,相比于已经成熟的传统文艺形态,我国网络文艺还处于野蛮生长的时期,缺少优质的批评,有质量的批评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些都导致了网络文艺作品泥沙俱下,缺乏优质和经典之作,甚至出现没有底线、弘扬错误价值观的低俗作品。

集体的功利性心态

经济利益深入艺术批评,在网络时代显得尤其明显。比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影评论,背后都有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大量网络水军甚至专业影评推手的存在,对舆论和票房有着强大的影响,这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比如,一些微博电影大V,在收取报酬后会在粉丝群体中发布关于电影的积极言论,这种功利性的心态无法做到客观和公正。

信息爆炸,淹没理性的声音

网络文艺批评主体的大众化可能导致批评的感性化,缺乏理性精神。大多数文艺批评者侧重感性认知,随着自己的喜好任意地、片面地进行评判,使得文艺批评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一。网友随意的跟帖式批评,也让理性的中肯批评意见淹没在众多感性认识之中,达不到批评应有的效果。因此,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批评的专业化和权威性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

缺乏良好的网络文艺批评环境

网络时代,批评变得更加简单,却也更加情绪化。缺少理性的讨论和批评,是因为网络环境的嘈杂不再适合传统的批评。同时,批评者们大多充满戾气,是整个社会浮躁的环境所致。网络出现以后,所有的论争、所有的批评似乎都变得情绪化,严肃性、学理性往往不足,更多时候争论变成口水战。比如张艺谋《长城》上映后,有73万粉丝关注的大V“亵渎电影”在看完电影后,居然在微博发图附文“张艺谋已死”,之后乐视影业CEO和官方微博都参与了骂战。

这些乱像可能和网络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建立一个成熟的讨论环境和机制有关。批评需要一个客观和理性的环境,营造这样的环境并不容易。环境最终导致批评无法继续,这对网络文艺创作者和受众来说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文艺缺少客观的批评,缺少理念的争锋和交融,就难以形成共识,形成一个普遍的标准,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就无法提供更好的引导。

深入了解互联网,走出学术“象牙塔”

进行网络文艺批评首先要了解互联网,这就要求批评家评论员们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话语体系以及互联网用户,从而进行网络文艺批评。

文本:技术美学和生活美学并重

许多著名文艺批评家在学术和理论上根基扎实,但是在面对网路文艺批评这一新兴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文本也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文艺作品与传统文艺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网络文艺相比于传统文艺具有技术美学和生活美学双重属性,因此在形成文艺批评的文本时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网络文艺的许多内容和表现手段都是与现代技术相关连,不懂相关技术就无法从本质上了解文艺作品。一个熟谙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或艺术理论评论家,面对网络文艺大家族特别是其新生代成员时,理论手段和概念工具的缺失就会清晰地凸现出来。而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文艺对感官的触动还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文艺批评家和评论员也很难套用现成理论加以阐释和分析。因此,就要求网络文艺批评的相关人才对于现代新兴科技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有关注技术更新的理念和意识。

以电影为例,从最初的黑白电影、默片到彩色有声电影再到今天的网络大电影以及AR和VR影片,甚至是在各大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盛行的微电影,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一步步改变文艺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因此相应的文艺批评要做出改变。批评的文本也要从只注重传统美学,转变为生活美学和技术美学并重。

叙事模式变异:从学术理论到互联网话语

现在针对网络文艺作品的批评还依然集中在各大纸质媒体上。一方面由于传播渠道的问题,与互联网受众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所以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文艺批评学理性较强,文字相对晦涩难懂,不符合“网生一代”的阅读习惯,这些都导致了网络文艺批评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众化。可见,相比于传统的文艺批评,网络文艺批评的叙事模式发生了局部变异,这也要求网络批评家和评论员对这样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要有深刻的认知。

比如,传统文艺批评家们认为玄幻小说是“装神弄鬼”的批评。针对网络文艺与当代社会资本、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重点批判其中的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权威崇拜等价值观。然而其立足于精英主义和文化研究的价值立场,与网络文艺的文化形态及其互动生态的实际情形是隔膜的,难以有效切入网络文艺在受众日常精神空间和经验组织上的作用方式,因而失去了文化批评的实际影响。

在场的媒体人也对网络文艺批评的叙事模式和话语体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一位在微博上拥有三百万粉丝的博主表示,她明显感受到在用专业的理论表述与网民进行沟通时存在壁垒和脱节的问题。对此,范周教授提到:“《新华字典》最近的四次调整都有选择的吸收了大量的现代网络用语,可见网络用语逐渐被大众熟悉,逐渐走入主流话语体系。因此,网络批评要对网络语言的内容深度了解,由于网络文艺和网络文艺批评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网民,因此要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体系。”这就要求网络文艺评论者们要顺应、利用网络,保持批评文体的新意。批评与理论不一样,理论要严谨,批评要灵活生动。学院派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应该适时写一些短小精悍、适宜于网络传播的文章,语言应该生动灵活,判断应该鲜明简明有力道,力图做到兼容和优化网络用语。网络文艺批评家要敢于和乐于成为“网红”,成为网民中的意见领袖,用互联网语言发声,真正的影响到网络文艺的创作者和受众。

受众:全面走近“网生一代”

网络文艺批评的受众主要是广大的网民,因此要求批评家们全面走近互联网一族,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以及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尤其是要了解九零后和零零后这些“网生一代”,因为他们是目前和未来的网络文艺作品的主要受众和消费者。以零零后为例,作为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烈,普遍对科技信息、娱乐八卦兴趣高。数据显示,他们在文学读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方面的兴趣非常突出;另外,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使用教育培训类应用的机会多。

但是由于目前网络文艺批评界对于这个群体的了解相对匮乏,缺乏一些必要的实证性的研究。因此,在对许多网络文艺作品进行批评后,无法引起这部分人的共鸣,导致相关批评的文章在这一群体中影响力不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是目前网络文艺批评需要认真对待和高度警醒的问题。因为文艺批评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检测标准就是能否引起社会的共鸣和反思,从而反哺文艺创作。

人才:缺乏专业网络文艺批评家

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和队伍的问题日渐突出,亟待解决。目前,我国网络文艺批评的人才队伍呈现“小、少、散、杂”的特点,没有能够培养和集聚一批专业的网络文艺批评专家,因此无法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在人才队伍的锻造和培养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是我们不缺少文艺批评家,但缺少有互联网基因的文艺批评家。专业批评家们直接拿传统文艺批评的模式直接套用到网络文艺批评上,这显然是无法满足目前处于发展快车道的网络文艺。

对于网络文艺批评与传统文艺批评的关系,座谈会现场的高校老师们也提出了相关问题。范周教授认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文艺批评需要借鉴传统批评理论但不照搬照抄。而需要在对网络文艺现象进行深刻理解后,在传统文艺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比如,传统的文艺批评的相关理论主要来源于哲学、美学、伦理学等领域。但是相比于传统文艺,网络文艺的题材和内容十分丰富,如近年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玄幻、科幻、悬疑等文艺作品题材,单纯依靠原有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无法产生优质的批评,这也要求网络文艺批评要根据现实情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未来如何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丰富专业人才的储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问题会对今后网络文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铁肩担道义,网络文艺批评的时代责任

今天的文艺批评不缺少赞美的声音,缺少的是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批评。批评界说好话唱赞歌的人太多,而有责任、有担当的批评却少之又少。如果只有赞美,没有挑剔,就谈不上真正的批评。批评就注定不能讨好,如果只做讨好的事,那批评就变成了一种广告。好的批评可以成为宣传的途径,但现在的批评却大多是为了宣传而批评,真正提出问题的批评寥寥可数。诚实和真诚是批评家在从事批评实践时,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失去了这样的素质,就会颠倒是非黑白,失掉底线。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阐述和精辟论述,有力地揭示了文艺批评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网络文艺批评将迎来持续发展的浪潮,作为新时代的网络文艺评论家应该既有传统的文艺批评理论基础,又有互联网的基因。既像一个活泼的网络原住民,敏锐捕捉兴起于网络的审美新风尚,又像一个严谨的理论学者,揭示网络文艺作品背后的问题和本质,从而为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打开一片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根据6月25日范周教授在“国家艺术基金网络文艺批评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的现场发言整理而成)

暂无留言:

留言内容: >>更多留言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名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