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名户 密  码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本站首页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现代卷
  • 姓名:
  • 类别:
  • 省份:
本站 > 其它 > 瓷器 > 名瓷大家 > 正文

冯善书:当代陶瓷器物美学的探索者朱占坡

来源 : 中国国家艺术网   2016/8/15   作者 : 冯善书

作者:冯善书(艺术品投资专栏作家)

在钧瓷界,朱占坡作品具有明显的探索性。

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无需空间搭配,即可通过器物的造型和色彩得到独立体现:沉稳内敛,宁静高古,从容质朴。这种内在的气质格调,像石隙里潺潺流出的清泉,在我们的眼前静静倘佯,尤似经历万古修行,在阳光雨露中笑而不语。

在器物的造型、釉色及其它外在装饰方面,朱占坡的艺术语言对传统工艺法则和审美观念发出了温和的挑战。作为一名从中国钧瓷之乡走出来的陶艺家,他的求索精神和艺术造诣受到中原沃土的长期滋养和反复历炼,他的拉坯手法、配釉方法和烧制工艺,可以看出钧窑瓷器特有的文化基因,只不过,在研习前人的理论和实验个人的创作思路过程中,杨国辛、米尔科·塔尔希等外来艺术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成长轨迹,强化了他从传统文化继续吸取养分的能力,也大大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

中国陶瓷文化谱系包罗万象。把台湾、日本这些优秀的继承者也纳入监测,或许会发现,朱占坡的陶瓷艺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样本。这些地区和国家也经历过“中等收入陷阱”,经历过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焦躁和功利,这造成一大批社会个体在追求器物的美学样式时,偏好那些色彩繁复、造型怪异的东西。因而,我们在今天的台湾和日本瓷器中,能够看到一些国内瓷器所没有的人文关怀。

这一点,朱占坡作为一个陶艺家,表现得份外清醒。虽然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他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当代性,但是在内在气质上,似乎更切合宋人的美学观点,那是一种文人士大夫式的清高和稳重。没有人能以一己之力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但是,通过一些有感染力的作品,朱占坡也具有了与陶瓷发烧友坦诚对话的条件。毕竟,一件好的作品,是可以给大家带来精神快乐的。

朱占坡简介

朱占坡,男,1969年生于河南省郏县,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生活在钧瓷之都神垕镇,受钧瓷文化熏陶,曾先后随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辛国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和孔相卿系统学习陶瓷制作技术,与陶瓷学者文国政大师学习陶瓷理论,并师从艺术家杨国辛教授研习现代美学理论。曾在金堂钧窑和大宋官窑担任要职。2003年创建逸品窑至今。其作品古朴内敛、沉稳大气,深得国内知识圈和日韩陶瓷玩家的喜爱,与米尔科·塔尔希等国内外艺术家有合作。

2016年第7期《收藏/拍卖》杂志封面推介匠人朱占坡的作品。

争鸣

国内与台日韩陶艺发展差距在哪里

不管是在全国各地的陶瓷相关展会上,还是在高端会所和艺术品经营圈,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在品牌、质量、工艺和审美格调等方面,国内的陶瓷产业已经开始落后于欧美、日本,甚至落后于韩国和台湾。

从陶瓷文化的发展史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充其量都只不过是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到了当代,他们却能够后来居上,全面抢占了国内的高端市场。而在艺术陶瓷方面,我们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下面来听听艺术家、收藏家和文化学者的讨论。

艺术家杨国辛: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最佳节点(小标题)

陶瓷中还原焰煅烧所形成的厚重温蕴质感,是世界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品格,如何将这种质感植入到今天的作品中,使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节点,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的全部注意力。艺术家对釉色的撑控是建立在长期实验的结果上的,但高温还原焰中最为变化莫测的釉色窑变,既能有力的呈现你所心意的效果,也能让你的满怀期望落空,当然,于无数的落空中偶然也会带给你一个惊奇,令你见到神奇无比的晶莹釉色,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无言对白。

有什么水平的需求就有什么水平的市场。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俗,厂家就做不出好东西,否则不能赚钱,不能循环。艺术家的创造对市场的引领是逐步实现的,慢慢改变风气,教育还得跟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是互为的。

收藏家高鹏飞:

国内匠人在精神表达方面还有所欠缺(小标题)

尽管中国是公认的世界陶瓷文化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陶瓷文化史,但在当代陶艺方面,地位却有点尴尬。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匠人们一昧仿古,不想创新,使整个行业落后于时代;二是盲日模仿欧美西方陶瓷的表现形式;三是把过多精力放在追求材料的创新,忽略了艺术和精神层面的探索。这也是当前国内陶瓷发展的现状。

日本和韩国,虽然在陶瓷历史上落后中国上千年,但是在当代陶瓷的材料、造型和审美等各方面都遥遥领先于中国。尤其是日本,已经成为可以与英美德三国比肩的全球四大陶瓷产业强国之一。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大赛是全球公认的顶级国际陶艺大展。日本曾经被称为弹丸小国,其陶瓷从业人口多达五六百万,而中国窑系那么多,全国却只有两三百万人在做陶瓷。

为什么学生跑赢了老师,原因在于在学习他人的同时,日本人巧妙融入了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国宋朝的建盏,日本人叫天目瓷。我几次在广州艺博会上见到日本大师级艺人做的天目瓷,都为其精湛的工艺无比吃惊。日本人做陶瓷,非常讲究造型和整体的审美格调,他们不拘泥于材料,习惯在三维立体空间来作美学设计,极度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日本追求细腻、简洁的民族精神在陶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台湾的美学观上有点向日本靠拢,因为两地艺人的交流非常多。在继续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方面,台湾艺人的坚持和所取得成就已经得到公认,譬如晓芳窑在古代瓷种的仿烧方面的功夫,可以说独步天下,领先国内一大截。

与台日韩赛跑,国内的艺人最主要的无疑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艺术创新,注意作品的精神表达。现在很多国内大师的作品,目前都还是在画工、雕工等外在装饰方面发力,这确实能让陶瓷变得很美,但是要想表现出一件作品的内涵,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造型和整体的审美格调上下功夫。

陶瓷专家吴重毅:

不同地区的理念和表现手法大有差异

从以吴金维为标杆的台湾新柴烧运动可以看出,紫烧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在各地区的烧制理念及表现是大有差异的:日本柴烧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果也可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中国内地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使用者的青睐,而台湾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金银彩度和低调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个性造型进入国内市场,正所谓各领风骚。

文化学者吴德亮:

紫砂激发了台湾艺人的求变精神

台湾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却大多数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台湾名茶,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这一尴尬的现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陆续展出一些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直到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开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作者简介:

冯善书,艺术品市场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法律硕士。2006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研修班学员,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游学美国。现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法学会会员。现有专栏:南方日报“善言斋”,《收藏/拍卖》格物善藏”。《艺术品鉴证》、《茶行天下》等杂志特约评论员。在今日头条开有头条号“善言斋”,在微信有公众号“言斋斋”(id:artsandwich)和“艺术品投资收藏”(id:aboutart)。每年撰写数十万字文章,视野开阔,观点尖锐,致力于在艺术品投资领域阐发有创见和有建设性的声音。

 

 

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

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开通自己的官网,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
QQ:271692909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诚邀入编

《艺术家网络大辞典》,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代表作、目前市场行情、收藏潜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
QQ:271692909

推荐艺术家

朱浩云

苏金成

敖日力格

魏谦

吴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钟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服务| 投稿须知|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网站调查| 证书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