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届双年展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参展艺术家用当代艺术的语言,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呼吁全世界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关爱地球家园。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奥地利共和国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克劳蒂亚,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中央外宣办副主任钱小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蔡赴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文化部党组成员李洪峰,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明明,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领导、驻华使馆外交官、美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双年展汇集了85个国家的500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多角度呈现了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关爱地球家园的热忱。
展出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批判性、警示性的,一类是肯定性、赞美性的。前者侧重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思想和行为的尖锐批判,对生态危机严重性的深刻警示;后者侧重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措施的积极肯定,对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赞美。
参展作品,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世界艺术风格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浸透了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寄托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集中展示了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其中,智利特展的12位参展艺术家,多位都是2010年2月27日智利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用摄影、装置等形式记录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日常所见的生态危机。
而关于奥地利特展,奥地利共和国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克劳蒂亚认为,生活在20和21世纪交替间的艺术家们,开发了新的形式语言,采用新的材质和颜料,在他们的作品中,对影响社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回答。